春季是养生的季节,那么你知道春季如何养生会让健康有保证吗?一年之计在于春,春季是四季之始,春季饮食打好基础,对一年的健康都有重要作用。专家提醒,春季饮食注意以下几点:
“多主少副”
即多吃主食,少吃副食。春天风多雨少气候干燥,气温变化反复无常,人体免疫力和防御功能极易下降,诱发一些春季常见的疾病。此时可以多吃些主食,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,既经济又能直接转化成热量,提供身体基本所需。此外,春季应注重调养脾胃,而米饭同菜中的大鱼大肉相比,要容易消化得多,能很好地保护肠胃。
“多菜少果”
即多吃蔬菜,少吃水果。春季以养肝为主,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、纤维素和矿物质,有疏通血管和肠道的特殊功能,肝和心都喜欢它,蔬菜能帮助肝脏尽快实现蛋白质、糖类、脂肪代谢;若缺少它,肝脏代谢就差。少吃水果并不是说不吃水果,而是要适量地吃。春天气温回暖,人们爱多吃酸甜的水果来解渴。但水果含有较多果酸,属生冷食物,吃多了容易伤害脾胃。
“多奶少肉”
即多喝奶类,少吃肉类。春季是万物复苏、阳气生发的季节。一年之计在于春,牛奶是全营养食品,春天多喝奶能满足人体生长、健康等多方面的需求,是各类人群春季养生的首选佳品。肉类胆固醇含量高,吃多了,容易发胖,诱发“三高”等富贵病。
“多水少油”
季节更替带来多风、干燥的气候,加剧了身体水分的流失。头痛、便秘、体重增加等症状都是因春燥上火所致。最简单的排毒方法就是多喝水。每天清晨起来,喝点蜂蜜水,将有助于清洗肠道,排毒祛火。
“多彩少单”
即多吃五颜六色的食物,少吃颜色和口味单调的食物。在人体中,五脏各有所爱,如心爱红、苦;肝爱绿、酸;肾爱黑、咸;肺爱辣、白;脾爱黄、甜。人们在饮食中,应当照顾到各脏器的爱好。
如何预防春困发生?
春天来了,人体细胞增强了活力,新陈代谢日趋旺盛,体表毛孔舒展,腠理疏松,血管变软,末梢毛细血管的供血量增加,而流入大脑微血管的血液就相应减少,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刺激信息减弱,抑制性功能相对增强,于是出现了懒洋洋的感觉,无精打采,昏昏欲睡,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的“春困”,这是季节变化的结果。
“春困”不是病,是人体对春季气候的一种适应性反应,完全属于生理现象,但我们却不可松懈对之。一些年长的人,由于阳气回升太过,他们会感到精神萎靡,身体倦怠,易导致旧病复发。怎样克服“春困?”最好的办法就是顺从人体的自然变化规律,遵守春季养生原则,做到起居劳作,顺应春天阳气生发、万物萌生的特点,使精神、情志、气血亦如春天的自然阳气,舒展畅达,生机勃发。
在起居方面:宜早卧早起,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。足够的睡眠有助于消除疲劳。还要注意居室空气的新鲜流通。春天若紧闭门窗,则室内空气不流通,氧气含量减少,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增多,会助长“春困”的发生。
0票

开心
0票

板砖
0票

感动
0票

有用
0票

疑问
0票

难过
0票

无聊
0票

震惊